孔子对占卜的看法
发布时间:2024-06-14作者:在线八字网来源:在线八字网
善易者不卜,这句话不是孔子讲的,而是荀子的名言,出自《荀子·大略》。孔子在《论语》中,只是说了一句“不占而已矣。”,虽然涉及到“占卜”,但却不是“善易者不卜”的意思。
那么,荀子的这句话是不是针对《周易》讲的呢?或者说,荀子说的是精通了《周易》,就不需要按照《周易》的卜筮方式,去占卜未来了呢?
周易之易与荀子之易
假如认为,荀子讲的这句话是针对《周易》的。那么,荀子就是一个“神仙”,或者至少是半仙了,只有这样的人,才能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,达到“未卜先知”的境界。其实,荀子所讲的“易”不是《周易》所讲的“易”。虽然两者之间本质是一样的,但是,认知与方法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。
荀子认为,人定胜天,说的也是“善易者不卜”这个意思。也就是说,人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宇宙自然规律、法则的前提下,发挥主观能动性。而了解掌握自然规律的人,不是以占卜的方式做到的,而是通过对大自然变化的观察了解,然后加以利用。
其实,荀子的这句话是这样讲的“知易者不占,善易者不卜”。本质上是反对以占卜的方式,去认知大自然的规律,并不是说熟知了周易,就不需要占卜了。
荀子的这句话,被一些从事“易经”研究的人所利用,为自己对《周易》实用预测部分的缺乏了解找理论依据,以证明自己是“善周易者”。
自《周易》诞生以来,它的实用价值就是定位在占卜这个范畴上的。后来,汉易研究分野,《周易》开始形成象数、义理两大体系,通俗的讲,大概念上就是实用预测与理论研究。
虽然汉代的《周易》研究形成了易学两大分支,但并不相互排斥,研究义理的同样注重象数。从事实用预测,也就是术数占卜的,也需要深钻义理。
朱熹注《周易》基本上重于义理而轻于象数,尤其是尽量弱化术数,自诩为“微言大义”。应当就是从这个时候起,《周易》就变成了《易经》。此后的易学研究,《易经》堂而皇之的成了一门学问,而实用周易(包括象数部分)则沦为民间术数。虽然,对于义理的研究仍然无法回避象数,但这方面的研究却越来越高高在上。
不过,无法回避的是,《周易》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占卜的预测学书籍,绝大多数人的认知就是这种本源认知。所以,谁宣称自己在研究《易经》,就会自然让人联想到周易预测,也就是占卜。但是,由于上面所讲的易学研究的演变,研究《易经》者不一定会占卜。所以,在很大程度上,荀子的“善易者不卜”便被偷换概念,成了挡箭牌。
研究《易经》其实更应当从《周易》本源入门起步,也就是说,要从学习占卜开始。这样才能找准门径,不至于脱离本义奢谈理论而不着边际。
周易之易是何含义
上文讲到了荀子之“易”,讲的是自然规律,大自然的变化。“善易”并不一定指的是《周易》之易;“不卜”,也不一定指的是《周易》卜筮。《周易》之易,其实与荀子所讲的“易”是一个意思。但荀子的“易”,则不单指《周易》的“易”,荀子讲的是宇宙自然法则。
所谓《周易》,不能做周文王发明了“易”来解,以绿野老道之见,周易讲的也是宇宙的变化。这一点, 又与荀子讲的是一个意思。这么讲很绕口,属于哲学“范畴”的概念。
周,是周天的意思,也就是宇宙的概念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中说:“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”,讲的就是周易是研究宇宙变化规律的。周,也有循环往复,周而复始的含义,周,揭示了宇宙变化的一般规律。因为宇宙的运动是有周期的,古人通过对宇宙的观察,掌握了其中的规律。于是,“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”。
易,讲的就是变化。易有三义,简易、交易、不易。这三义是不能颠倒顺序的,指的是八卦的变化。简易,是指卦的自我变化,按照《周易》的规则,卦变是由初爻顺序往上变化而导致的。
交易,则是单卦每变一爻,都会产生一个新的卦。比如乾卦是三个阳爻,初爻由阳爻变为阴爻,就变成了巽卦。五行之中,乾卦属金,巽卦属木,这样,就代表事物的本质发生了变化。但是,这样的变化实在是太频繁,不能体现宇宙的相对平衡和相对稳定。于是,汉易学家们在《周易》重卦的基础上,按照八卦所对应的方位、原始属性,对六十四卦进行归类。六十四卦按照八个纯卦的爻变进行归类,总共有“八宫”,每宫都对应五行,象征时间、方位、数量、物象等。这样,同一类别的卦在自我变化时,只要不变到极致,就不会改变卦的基本属性。
比如,乾卦这一类别中(乾宫)总共有八个卦,五行都是金。那么,从初爻开始变起,一直变到第五爻(山地剥),依然属金。而当第六爻变化后,这一卦就变成了坤为地,就是纯坤卦了。坤卦属土,因为卦变,改变了事物的基本属性。
八卦内部的自我变化,其实就是量变。当爻象不断变化,到了极致时,就会产生质变。物极必反,否极泰来就是讲的周易卦变的质变问题。
不易,这个概念则更显得中国古人的伟大了。不易讲的是宇宙的相对静止,这是宇宙相对守恒理论的祖宗。从爻变到卦变,期间有一个积累和演变过程,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,古人通过细致的观察,发现了这一宇宙秘密。运动是绝对的,静止是相对的,这一理论,《周易》早就揭示得一清二楚了。
从这些简要的解读中,不难发现,《周易》的“易”与荀子的“易”,都是在讲宇宙的变化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运动规则与运动规律。两家的“易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,但是,在认知和方法上却有着本质区别。
周易揭示了宇宙的起源
荀子主张,了解掌握宇宙之“易”,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,不能以占卜的方式来推测。这是方法论的问题,并不是讲不需要用周易来占卜,荀子的这句话,也可以说几乎就不是或不单是针对《周易》的。
《周易》已经提供了让人们认识宇宙的方法,当人们需要在某种时间空间认识宇宙的变化状态时,就以占卜来解决。这与荀子讲的,从一开始就自我对宇宙进行探索,不是一回事。
上文讲到了《周易·系辞》中八卦及八卦取象的来历,所有的宇宙变化秘密都早已被古人隐藏在了周易八卦之中。人们只需要通过占卜的方式,得到某个时空的宇宙的信息,以及宇宙与人或者“事”的内在联系,来决断未来之事。这种认识论与方法论,也是与荀子所主张的观点不一样。荀子是不赞同以占卜的方式来认识宇宙与人的关系,但是,占卜不仅仅只有《周易》一种。
荀子曾经在齐宣王的稷下馆游学,在这里,有一个名叫邹衍的大学问家。邹衍发明了五行终始学说,以金木水火土象征宇宙万物,这一点是非常正确的,他揭示了宇宙的物质运动的内在规律。以现在对宇宙的认知来看,人类能够观察到的宇宙物质,大概都逃不出这五种基本形态。至于反物质、暗物质是个什么样子,目前依然超出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认知范围。不过,需要强调的是,《周易》有关的阴阳学说,其实也早就承认物质的另外一面。
因为,《周易》揭示了宇宙的起源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说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唐朝孔颖达把这句话解释为“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,元气混而为一,即是太初、太一也。”大意是天地尚未分开之前,就是个“一”,然后才生出“两仪”。绿野老道觉得,孔颖达把《周易》解错了。
周,也是“圆”的意思,正如《三王历记》盘古开天故事所言:“天地混沌如鸡子”,本来就是个“圆”。《周易·系辞》实际上已经告诉我们,“天地”变化(易)了之后,才是太极。所以,我十分佩服汉易学家的智慧而不太理解孔颖达之类的解读。由一个圆点而变化,然后几何倍数的向外扩展,这不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原始的表述吗?
以《周易》所言,绝不是“一画开天”,而是“一点开天”,我们切不可把“易有太极”前面省略掉的前提给弄丢了。否则,不仅这句话没有头绪,古人的智慧也被我们PK掉了。
假若是这样的“善易”者,大可一卜。学易先学卜,有什么不可以卜的呢?只是不要一切行为以此为准,陷入宿命论的迷信之中——荀子的“善易者不卜”,也是提倡遵循宇宙规律、法则,不要迷信,而是要主动作为。
善易者其实也可以不卜
其实,邹衍的理论中,也有“易”的含义。通过五行的相生相克,表述宇宙在运动中的变化和演进。邹衍认为,这种变化便是历史推演的先兆乃至规律。五行终始说影响深远,古代十分崇信这一套,到什么“运”就有什么样的人蓄谋搞事情。刘邦说他的王朝是火德王“炎刘”,其理论依据就是出自邹衍的五行终始说。
荀子与邹衍是否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,不得而知。但两人在解读宇宙变化规律方面,确实有相同之处,更有不同的观点。显然,荀子是不赞同这样的推演的,“不卜”似乎也是针对邹衍的五行终始说的。邹衍所持的带有宿命论天命论的宇宙观,与荀子所主张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很大的区别的。
这一点,也可以以荀子的话来指导《周易》的占卜。因为,《周易》占卜虽然有很大的实用性,但也难免如邹衍一样,陷入宿命论的泥淖。
西汉时期,《周易》占卜不断发展,邹衍的五行终始学说被引入,这样,就强化了易占的功能,开阔了《周易》认知宇宙的视野。在五行变化中,同样蕴含了宇宙周而复始的运动以及运动所带来的周而复始的变化、演进。
五行变化,有多种形式,金克木是物理变化;水克火则是化学变化,等等。而且,五行相生相克,互相制约,是宇宙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。人类本身也是一个小宇宙,同样也有五行生克制化的道理蕴含其中。周易占卜强调,人的小宇宙要服从自然大宇宙,若与大宇宙发生生克制化,就会导致小宇宙相应的变化。如果小宇宙违背大宇宙的自然法则,就会遭到相应的惩罚。这是古代占卜在宣扬宿命论的同时,所倡导的积极意义。
周易占卜不仅要以卦象的信息作出预测判断,更要重视占卜的月建、日建,以宇宙的法则来制约人的行为。也就是说,在什么时间占卜,对事物的前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这种占卜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,是十分盛行也是足可依赖的。所以,善易者不卜并没有被过多的曲解为:掌握周易的人不搞占卜。
那么,现代科技文明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准,把荀子的这句话引申为“掌握周易的人不搞占卜”,恐怕就非常有意义了。
因而,绿野老道支持荀子的观点,把《周易》作为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,增强自我对事物的预判能力,也是一种“善易者不卜”的境界。
因本人学识有限,本回答错漏之处,敬请专家教正。友情讨论,不胜感谢。
对于这个问题,首先是要了解《易经》,《易经》是由《周易》经文和易传组成的。《周易》是春秋之前的八卦符号和爻象的经文,易传是相传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,易传就是由《彖传》、《象传》、《系辞传》、《文言传》、《说卦传》、《序卦传》、《杂卦传》等组成。
《易经》包含两个体系,一个是以经文为主的象数,一个是以易传为主的易理。象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测,易理就是对天文地理人文等各种自然学科的阐述。其实,就一句话,易传是对《周易》的一种解释。
了解了《易经》,那么就明白了孔子所说的“善易者不卜”,所谓善易者,就是对《易经》的研究很透彻的人。不卜,其实不是不卜,而是早已对预测的结果心中有数了。对于不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,还需要占卜吗?结果自然是吉利的。这不是信不信占卜的问题。这是我们通常的一种理解。
那么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来说,“善易者不卜”就是在理解了《易经》后就懂得了《易经》中的核心思想——道。道即自然,所以《易经》阐述的就是道法自然这一核心,即要尊崇自然规律。
但是单纯从占卜预测来说,如果所占卜之事是悖逆人伦,违背天理,违反自然规律的,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造成灾难。
所以《易经》说: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,这就是对“善易者不卜”最好的解释。
热门文章
-
探秘偏财格:理解女性命局中的财富暗示与人生运势
在命理学中,偏财格是一种特别的命局,常常与财富、运势紧密相连。在中国古老的传统中,偏财被认为是外来的财富,不同于正财,它往往通过意...
-
1987年,金命命主的命理解析与运势展望
1987年出生的人,在中国传统命理中被称为“金命”。金命在五行中象征着刚毅、坚强和优雅,代表着一种强劲的能量。金不仅仅是元素的象征,也...
-
解密火命:什么是火命人和他们的独特魅力?
在中国传统命理学中,八字命理被广泛应用于个人的命运分析,其中“火命”是一个重要的分类。火命人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与命运走向,这使得他...
-
大海水命缺火:命理解读与人生启示
在中国的命理学中,每个人的命盘都包含五行元素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这五行元素相互影响,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命运特征。大海水命是指那些...
-
2032年:探索壬辰年中的机遇与挑战
每到农历新年,很多人都对未来的一年充满期待与憧憬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命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,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无尽幻想与探讨。2032...
-
1986年属猪的人命运解析与生活指南
1986年是农历丙寅年,这一年出生的属猪人,属于水猪。水猪的特征是性格温和、宽容大度,同时又极具灵性与直觉。这一年出生的人往往有着较强...
-
乾命女人与命格互补:最佳配对男命大解析
在中国传统命理学中,八字命盘不仅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轨迹,也在婚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尤其是乾命的女人,拥有阳光、积极...
-
1975年属兔人的命运与性格解析:探索属兔之人生的多样性与精彩
在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中,兔子象征着温和、优雅与敏感。1975年是兔年,属兔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善良、睿智且富有同情心的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...
-
长流水命人适合的命格解析:找到你的最佳伴侣与事业方向
在命理学中,长流水命是八字命理的一种特征,代表着一个人性格的流动性与适应性。长流水命的人通常情感丰富、善于沟通,他们像流水一样柔和...
-
管闲事丢命:一场人生的警钟与反思
在现代社会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,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前所未有地迅猛。这种情况下,许多人习惯插手他人的事务,甚至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...